查看原文
其他

打造三圈融合经济 助力帮扶村振兴发展

5244期 安徽先锋微讯 2023-04-26



编者按




今年我省创新开展选派工作“六项行动”,将“双百创评”活动作为促进选派干部摸清村情实际、理清发展思路、推动干事创业的重要载体。广大选派干部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职责任务,摸村情、访民情、察实情,总结特色做法,查摆分析问题,研究完善措施,撰写了一批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和典型案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为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帮助广大选派干部履职尽责,提升他们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能力本领,更好地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现将部分典型案例分期予以刊发,供各地各单位和广大选派干部学习借鉴。


一、背景简介


三星村全景

阜阳市颍州区三合镇三星村,地处素有“黄牛之乡”美称的阜阳市南部。以前的三星村是全镇工作的“难点村”,集体经济薄弱,基础设施落后,村民参与村级建设积极性不高。国网阜阳供电公司驻三星村工作队开展驻村帮扶工作以来,积极配合村“两委”班子抓堵点、解难点,以“党建+村集体经济”模式,打造种植、养殖和生态产业三大循环经济圈,推动三圈融合发展,走出了一条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村集体资产增值的好路子。


二、主要做法




































1坚持党建引领  提升干事创业凝聚力

  一是把握党建主基调。三星村驻村工作队聚焦基层组织建设,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等制度,不断推进强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坚持“每周一学”和“一线工作法”,在入户走访、为民服务中践行党员本色。依托主题党日、党员活动日开展重温入党誓词、微党课宣传等,不断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二是建强队伍主心骨。2021年,工作队协助三星村圆满完成村“两委”班子换届,并积极吸纳返乡大学生、种植大户、技术能手等人才进入村“两委”班子,专科及以上学历占比达到87%,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红色引擎”。三是唱响乡风主旋律。工作队积极推广“四事四权”工作法,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根据走访调研情况制定了为民办事“三个清单”,广泛开展清洁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设电力爱心超市,用“小积分”撬动村民树立“乡风文明”大热情,发放积分7.9万分,实现电力爱心超市与村民生产生活良性互动,激励村民向上向善向美。


三星村村民在电力爱心超市用积分兑换商品

2构建产业矩阵  探索乡村振兴新道路

 在全面考察研判的基础上,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以打造“三种两养”经济圈为基础,推进种养殖农业现代化,创新集体经济增收模式,壮大三星村产业矩阵。一是合作龙头企业,做强基础种植产业。针对传统的村民自耕方式种植品种散、种质差、机械化程度不高等问题,三星村开展小麦、玉米、花生品牌种植,通过采取农户加合作社模式,建设种植示范基地,以规模化种植提升机械化水平。积极寻求品牌合作,与贵州茅台酒厂、山东鲁花集团、南京卫岗乳业等企业开展合作,助力村民亩均增收400-700元。二是用活资源优势,搞好特色效益产业。实施肉牛、蚯蚓两大特色养殖项目,建成肉牛养殖大棚10个,年产值在200万元以上,利用三星村林下土地建设蚯蚓养殖基地,占地26亩,投放蚯蚓种苗3300斤,年产商品蚯蚓35吨,产值达38万元,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80余个,人均年增收达5000元。同时,建设产业基地粮食仓储中心,仓储库容量6万吨,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170余万元,农忙时还可提供短期岗位100余个。三是拓展经营方式,促进群众增收致富。以“村集体+技术能手”合作经营模式,引“燕”归巢,吸引大量外出务工村民返乡创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返乡人员创建的富民服装厂,现有正式员工46人,年可实现盈利40余万元。创办阜阳市颍州区远博农民专业合作社、阜阳市颍州区三星村创业经济服务公司和三星村供销合作社有限公司,持续探索完善股份合作,吸纳更多村民和社会组织成为股东,所得收益按照持股比例进行量化分配。目前,三星村供销合作社有限公司已累计实施发展项目7个,吸纳资金765万元。


三星村远博肉牛养殖场饲养的西蒙塔尔牛

3优化方式方法  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一是寻求高质量发展新模式。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三星村资源禀赋,着力打造种植、养殖和生态产业三大经济圈,以品牌小麦、玉米、花生为主的种植经济圈为根基,提供秸秆饲料,实现农作物秸秆“过腹”生金,支撑肉牛等养殖经济圈健康发展,畜禽粪便经发酵后用于蚯蚓养殖,蚯蚓粪渣为有机肥生产提供原料,打造生态经济圈,反哺种植经济圈发展,形成了植物生产、动物转化、微生物还原循环经济模式。二是完善科学管理新方法。为确保“三圈”经济发展,驻村工作队协调国网公司科学编制农网改造升级规划和农网巩固提升规划,超前做好电力保障,建改线路7.94公里、台区23个,三星村户均容量提升至3.5千伏安/户;投资450万元开展三星村机井通电项目,6500亩高标准农田全部实现电气化灌溉,为三星村“三圈”经济发展提供坚强电力保障。三是培育高素质新农民。通过邀请农技专家到村技能培训、组织村民参与乡村治理、开展安全用电进乡村等活动,惠及600余名村民。


国网阜阳供电公司驻村工作队正在调试三星村新建农业示范基地电力系统

4健全工作机制  激活乡村振兴发展活力

三星村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过程中,始终将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上,不断健全责任、激励及监管制度,努力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保驾护航”。一是落实责任机制。压实村“两委”班子责任,明确集体经济发展工作任务,村干部按照包片跟进村集体经济项目管理、问题调解、发展进度等。同时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的作用,把发展村集体经济工作列入村干部绩效考核内容,提高考核分值,增强村干部发展村集体经济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二是完善激励机制。为调动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星村实行“干部包项目”制度,项目牵头人除了领取工资外,每月可额外领取一定的项目管理费,年终还可分到3%-5%的项目收益,收益多提成就多,有效激励了部分高学历人才开始回流到村发展。三是健全监管机制。“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三星村在三合镇指导和驻村工作队帮扶下,采取村账镇代管、供销社独立建账、年终审计等方式,加大财务管理和村务公开力度,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从而保障了村集体经济资金的安全。每年联合组织、农业、财政、纪委监委等部门人员组成工作指导组,到村对折股量化、章程制定、分红比例、档案材料等进行检查把关,确保村集体经济规范发展。


三星村西刘庄高标准示范农田


三、工作成效





1产业共建,老百姓的钱袋子鼓了 通过实施“三圈”经济融合发展,三星村集体经济增长迅速,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64.22万元,位居全市首列。预计2022年三星村集体经济收入有望突破600万元。
2环境共治,小村庄的旧面貌亮了

 全村新建文化广场7个、村级日间照料中心1个,先后硬化道路42.5公里,安装道路安全护栏6公里,增设太阳能路灯500余盏,逐步补齐农村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短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生态效益日益突出,不断提升广大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3成果共享,村党组织的服务力强了

 在大力发展“双基”建设的同时,三星村着力提升社会保障水平,累计为60周岁以上老年人代缴新农合22.7万元、为31名新入学的大学生提供助学资金14.4万元、为2名适龄青年入伍家庭发出奖金1万元。三星村先后被评为全国第二批乡村治理示范村、安徽省“三变”改革典型示范村、阜阳市乡村振兴示范村。

四、工作启示






1建强组织

       三星村坚持党建引领,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在引领发展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大胆起用一批有情怀有担当、能干事不出事的新时代青年,不断建强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组织振兴引领乡村全面振兴。


2因地制宜

 三星村在发展村集体经济的过程中,坚决不搞“盲目跟从”,而是立足本地村情,因地制宜谋划项目。在发展村集体经济时要因地因村治宜,走一条适合本村发展的路子。针对种植、养殖、加工、流通、仓储、运输、劳务、养老、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农资农服等涉农业务,敢于科学谋划、大胆用人。


3联结利益

 三星村采取“供销社+龙头企业+村委会”组织架构,明确主体产权,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尤其倡导村干部入股的做法,有效地将村干部与合作社利益进行捆绑,既调动了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又有效降低了经营风险。


4健全机制

 机制是保驾护航的利器。三星村建立健全了责任机制、激励机制、监管机制,压实了发展村集体经济的责任,规范了村集体经济资金管理,调动了干群干事创业的激情,保障了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




来源:省委组织部农村组织处、阜阳市委组织部
编辑:李秋园  校对:陶也 
责编:任玉亭
猜您想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